佛经,源于佛心,经文本身蕴含佛之心法,众生皆有佛性,一心念诵,心自然会依法相通。依法奉行,自会走上正确方向,佛法是解脱束缚、走向无上正善之心法。历来高僧大德,赞叹读经诵经的不胜枚举。师父也一直鼓励我们多看经,多诵经。所谓,多读经典,不求甚解,每有所悟,欣然增慧。
山中时节入冬乍寒,料峭清风拂人面,也有风雨也有晴。密林岫岩烟笼直树雾笼鸦,高楼孤钟,朝伴星辰,幕有月。藏经阁中式花格窗外山峦起伏,退却了姹紫嫣红,只见得小山红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白玉大藏”编校部置于其中,目前四壁经橱陈列有:《大正藏》、《嘉兴藏》、《乾隆大藏》、《洪武南藏》、《中华大藏》等五版经典,分别为或请购或各方居士捐赠。但通过长久以来修学大德们对比参学发现,目前此世界也许没有哪一部经典是精准无误,就拿此五部中个别文字来说,一本是“己”,可能另一本是“已”;也有这本是多字,而另一本缺字;再者各版本同一处而非同一字词。试想作为一心求道苛求智慧的学子等众,每每读到此若不想自己及千秋后人被误导偏解,如何不感到痛心疾首呢。
并且从古至今,木制雕刻经典存期有限,易腐坏;纸质典籍亦不易保存,易遭破坏损毁。想来玉石与我国人自古延续着深切情感脉络,两者具有中庸内敛、婉约柔和的秉性相共鸣。如今由上智下渡法师主持编审《白玉大藏》将校对以上五部经典最终按照修行次第编撰出一套完善经藏,再雕刻于白玉板上。亦是取宝贵无价之玉供奉佛典巨著,更便于世人长久爱惜保存、传世流长,使正法永驻。寺内石窟岩壁之上将浮雕绘画佛经典故,方便进洞之人了解学习、多闻增智。如此不惜重金因需玉板数量及耗时颇多,同时感恩十方信士相续发心布施资、物及各位师父、师兄们默默无闻、恒心坚持校经功德,这一浩大工程乘大众之力应在大约未来30年间渐渐完备。
参禅打坐之外,校对经典过程,也是一个磨炼耐心、吸取知识开启智慧的良好途径。每日入座前,师兄们先沐手焚香祈祷菩萨加持校对经典无误,愿《白玉大藏》早日圆满完成、法界有情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时有手抚经书亦先戴好棉布手套。这些细节原为出于对经书的爱惜和敬重,只如此一来内心也感到愈加安定沉静下来,更有利于仔细检查纰漏,作出批注。
这其中也不单只有严谨,每一个人持有的天然习性,像不同音符组合在一起,也会形成许多节奏分明、灿烂多姿的丰富乐章。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真正归隐修行也许不在某一个地方,只是在一定环境之下,或可以接收到自己想要的收获。
心之何如,犹如万丈迷津,遥恒千里,海潮涨落,其中定有舟子可以渡人。记得校对的第一本经叫做《佛说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具体可阅读原经),是讲有次佛游乾陀越国毗沙门波罗大城。于城北山岩荫下,告于阿难等,说过去九劫时世间无佛,有一大国名乾陀摩提,国王名乾陀尸利,夫人名曰差摩目佉,太子名曰栴檀摩提。其国广博丰乐饶人。人寿千五百岁等,太子福德城中种种富饶太平,有次太子看到诸贫穷人,散多金钱布施尤为不足,太子而生悲心发出离心于山中修道。不久时逢天降大雪,有一虎母抱子多日不得求食,担心小虎冻死守护饿子,只是雪落不息母子困饿奄奄一息。这时候师父就问了:谁可以去救济他们啊?太子答,吾愿果矣。便走到那里寂然入定观见种种过去未来,后以鹿皮之衣缠头目投身饲虎。国王、夫人等上山供养不见太子,伤心至悲天嚎地,披发捶胸。
在俗世中诸如此般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同样鼓舞人心,只是菩萨们所救济的不仅仅对于人类,而众生平等,甚至不惜舍弃法身性命。如此反观自己一些小烦恼小思维又算得了什么呢。黯然销魂者,唯有妄而已。也许岁月安然,觉知当下,坚定初衷,这样就好。
虽然师兄们选择来此目的也许稍有区别,只相信这一切亦是宿缘所致,愿后人如今日有机缘接触经典,赞叹研修。祈愿大家功德圆满,无论经历许多时日,当未来回忆起,今生生命历程弥足珍贵。路漫漫,其修远,积跬步以致千里。
佛说,成住坏空,人生长短,并无别事。一切事物均在生续变灭之中,现有自然资源有逐渐稀少直至消失的阶段,佛法会吗?假如事物有恒常,又怎会存在刹那宝贵的遗憾。我们所想要做的,不过是尽己微薄之力,尽可能拉长中间这段渐“坏”而不至于“空”的阶段。使法界有情多些机会见闻佛法,免受诸苦。虽然佛说自己说法而无所说,又说说法如空拳诓小儿,但古人译经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制度,参与者无不是一时才俊,解行相应,德行高隆。在今末法之年我们云云小辈做此校对利于千秋万代之事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同时,面对浩瀚经海,未免叹息己身之力过于薄弱,只是,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集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此间冬季,我在这里,你在哪?
寂西
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