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法师开示 >
分享到:

智渡法师: 略说《三皈五戒》

  • 2016-01-02 17:17  |  
  • 来源:天台山慈恩寺  |  
  • 负责编辑:admin  |  
  • 点击:

略说三皈五戒

智渡法师

   导引:

恭喜大家从今时起受持三皈五戒,从今往后成为佛门居士了!因为只有受了三皈五戒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对佛教再虔诚的人、在受三皈依之前,还只能是对佛教有信崇的人,不能算是佛弟子,在求受五戒、依戒修持之前,只是信众、尚非居家之修士。


居士者,居家之修士,即从此往后决定“以戒为师、依教奉行”,开始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修道德和品格了。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里面打滚。遇不到救助者、没有地方可皈依;没有依靠、没有托付,就像丧家庭之浪人、失去父母的孤儿。而这一切,全都是由于烦恼恶业的缘故,受业力牵制、毫无自由,慧如盲目、沉沦苦海,不能自出、唯感苦果。




伟大觉悟的世尊,悲悯娑婆众生,因而示现下生世间:立翻邪皈正之本,令受三皈;开断恶修善之源,令持五戒;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令行十善。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有了依据,方能令我等遵修道品、背尘合觉、“自净其意”。三业既净,必然出离生死苦海、转凡成圣。


“三皈、五戒”乃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就戒定慧菩提大道之基础。在此基础上,修习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对治无量烦恼,速得解脱、顿成佛道。因传承过程中、所遇因缘不同,形成了各有侧重和特色之种种法门,如禅、净、密、律、天台等等教宗,相应者均能令人不费多力、即生成就。故而,印光大师感叹:“噫,世尊之恩,可谓极矣,虽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


汝等今已求受三皈五戒,当知其义、以行十善。然,如来法义深厚,学人智渡虽受法师三宝深恩,尚未尽解;但既如“鹦鹉学舌”代佛授予汝等皈戒,亦当尽力略释其义,以便汝等有所了知、依教奉行;望能不负此言说之点滴,继而上报佛等四恩。



   

   一、三皈:

初次皈依名为“翻邪三皈”,以后尚有“受戒皈依”、“学法皈依”,以及随喜他人皈依的“随喜皈依”、“结缘皈依”等等。

佛陀初成正觉时,因提谓长者,而开授三皈之戒;翻邪皈正,以为入圣的根本。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行者,皈宗修行,以为基础。三皈的功用有:正破三邪(外道邪师、邪法、邪众),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接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出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门之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同于外道归依拜师,不是归依某一个人,而是皈依佛法僧三宝整个团体,且纵贯过去、现在、未来,是以此“三皈”为基本,通行诸戒品、启发世出世间一切善法。



1、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佛法僧三宝?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怖畏生死四魔,故受三皈。”

萨婆多论》云:“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皈向三宝,魔无如之何。故知若受三皈,得脱生死。”四魔者:一者烦恼魔——贪、瞋、痴三毒,劫诸善法故。二者五阴魔——色、受、想、行、识五阴,迁谢不停故。三者死魔——地水火风四大,喻如四山,从四面来,逼切报命故。四者天魔者——阻挠诸行者,令退道故。四者皆恼害,不能自由,故名为魔。


皈者,皈投。明明白白地回来,返还之义;从此离开邪恶、迷途,发心向善,还走正道,故名为皈。依者,凭籍、依托。凭信觉知,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皈依者,如子依母,亦如人堕海,忽见船来,即便趣投、爬上再说,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故经云:“皈依于佛者,终不更皈依其余诸外道天神也。”佛,即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指的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非指某一尊佛;同时,也包括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和自性佛。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皈依之日起、直至成佛中间,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神恶鬼,尤其这一辈子命终之前、更应坚信。


法者,法则,有轨范可任持自性,即宇宙人生之真谛,以及了知真谛、解脱烦恼、消除习气、乃至证入涅槃之方法。佛所说,若事若理,可为心轨,故言为“法”。既皈依法,当修正法,以法为师,凭佛所说法,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皈依于法者,终不更皈依诸外道典籍也。”从皈依之日起、直至成佛中间,不得皈依外道典籍,尤其这一辈子命终之前、更应坚信。




僧,即僧伽——清净和合众,即烦恼已尽、心无杂染,依六和敬而住之出家三乘行者,心与佛所说事理之法相应,也就是已证入阿罗汉果位及其以上的圣者,包括阿罗汉、缘觉和菩萨。这是正真的僧伽,同时也包括现前的比丘、比丘尼,因为他们是当来的罗汉和菩萨。皈依僧者,远离九十五种邪行之侣,依托出家三乘正行伴侣,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皈依于僧者,永不复更皈依其余诸外道也。”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皈依之日起、直至成佛中间,不得皈依外道徒众,尤其这一辈子命终之前、更应坚信。


2、何以将佛法僧称为宝呢?

这个问题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有详细说明。那时五百长者请问佛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


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


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


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

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


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


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

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


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

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


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


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


  《萨婆多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欲令救护,不得侵陵故也。归依佛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归依法者,归于自他尽处,谓断欲无欲灭谛涅盘。归依僧者,归于第一义僧,谓良佑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善见论》云:“并须师授,言音相顺。若言不出,或不具足,不称名,不解故不成。”此处所言,指的是皈依必须求法师依律授予,且须言语通顺,应答、理解明确,方得成就皈依体。《报恩经》则更明确:三宝不现前,不得成归依。即内秘菩萨行,外现居士身者,引人归依则可,如自据师位,即毁律仪,必以善因而招恶果。



3、为何三宝有事理之别?

由于世间万物均含事理,三宝也不例外,在事相上尚有“化相三宝”与“住持三宝”之别;从理上看,则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之分。

化相三宝者,唯有佛陀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的相状,佛宝——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道及入涅槃。法宝——佛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僧宝——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

住持三宝者,佛宝——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漆、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法宝——凡是三藏(经、律、论)经典、仪轨法本以及口耳相传的种种修法等。僧宝——凡是剃发染衣登坛受戒的比丘、比丘尼。因佛入灭之后,佛陀教法依靠这一类三宝,延续佛法慧命,传布教义真谛,利益有情众生,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一体三宝者,即是于佛法僧三宝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

1、佛:佛有觉照之能——即佛宝;能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即法宝;佛无违诤之过——即僧宝。

2、法: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即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法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义)——即僧宝。

3、僧:僧具观照之智者——即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即法宝;僧为和合之体者——即僧宝。



理体三宝者:又分为自性与修证两方面。

从自性(真如)上看,能观之理——即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即僧宝。

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即佛宝,业即成为解脱——为法宝,苦即成为法身——即僧宝。

凡夫常所能见的是事相中的住持三宝。在三宝之中,以佛最为尊贵,法为最高最胜,而僧的地位最为重要。佛陀灭度之后,宇宙人生的真谛要由僧宝来传播,修行道场及其文化,要由僧宝来住持,经典仪轨,要由僧宝来保存传承,苦海中的有情众生,要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陀入灭后,以僧宝为重心。出家人之中,固然有龙蛇混杂,我人皈依学法,不妨善加观察、择善而从;但于恭敬供养之心,则应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我辈弟子不得对出家人分别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评,以免拿他人之过徒增自己罪业。


4、皈依后,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皈依后,我们有三件事该做:

一是对一切诸佛要恭敬,包括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也包括佛像,不论是金、银、铜、铁或泥塑、木雕,或纸张印刷的。遇到有破损的佛像要发心修复,一人力所不及,可发动多人,也可发心塑造雕刻、新的佛像;因为看待佛像要如佛的化身一般看待。

二是对法,对经书、法本乃至一切文字要恭敬。

三是对罗汉、缘觉、菩萨和现前的出家人要恭敬,因为现前的出家人是当来的罗汉和菩萨。

因此,作为信众居士要“常供养三宝,和尚阿舍黎,一切如法教,奉行无违逆。”如何供养呢?《涅槃经》云:“云何为一?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莫供养我,当供养僧。若供养僧,即得其足。汝随我语,则供养佛;为解脱故,则供养法;为受用故,则供养僧。”


同时,有三件事不当做:

一是从皈依三宝之日起,不再归依天魔外道,包括不再去世俗神庙礼拜欲界鬼神(什么大仙、大帝、土地、娘娘等)。

二是从皈依三宝之日起,不再依赖外道典籍,包括一切黄色书刊等迷人心志、令人堕落的恶知识。

三是从皈依三宝之日起,远离外道邪众,包括算命测字等邪命自活者、跳大神以及附体等装神弄鬼者。



二、持五戒: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用酒毒品。

1、一不杀生:

人,应当尊重生命;希望他人尊重,首先应学会尊重他人。此处戒杀,重在不杀人、乃至不打人。人类之中,父母最亲最重。杀生罪业之轻重,主要由两方面来决定:一是与被伤害对象的关系和亲密程度,二是对方的品德与威力;关系越亲密、对方品德越高尚、威力越大的,伤害之罪就越重。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受到伤害的反弹力可能越大,你受罪的果报或心灵上受谴责的阴影也就越重——这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为杀业中的极重罪。最易犯的轻罪则为打拍小孩或熟悉之人而引生嗔恼的。

中国汉地佛门尤其重视菩萨戒。许多菩萨大德为人授五戒时,往往也要求在家的五戒居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吃素放生。要能对机自然很好,但切不可引起他人误会:以为信佛就要吃素放生。毕竟五戒应该比菩萨戒要粗分得多,不可将菩萨戒中的要求,拿来要求仅受五戒者,以免出现“倒引”或障人善根(如:“等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了,再来受戒。”多么颠倒!他自己都能做到、做好了,还要你为他受戒,不是多次一举吗?)。在菩萨戒的十无尽戒中“不杀生”则指一切有情,“物我同然”。为了不让你的家人朋友误会佛门教义,仅受三皈五戒者若能素食,请以健康方面为由即可,不要以佛门戒律为由;你在求受菩萨戒之前,不作吃素等要求。佛陀对菩萨们才说“我肉众生肉”,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持戒当先修持粗分,渐渐推进,乃至细分戒品均得清净。若能对走兽、飞禽、鱼虾等等动物心生怜悯,希望自己也能对它们不加伤害,则可进而求受菩萨戒。


2、不偷盗:

不予自取即为盗。见到喜欢的、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思量一下、要经得主人同意,如果别人不给予,不可自己取用或收藏。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这是从粗分上说。要从细分上讨论,也确实非大圣大贤,在所难免。为什么呢?克人益己,以势取财;借公济私,用计谋物;愿人贫贱,忌人富贵;名为行善,心却敷衍,乃至计较得失,浪费他人或公众财物等等均为偷盗。

盗罪之重轻在于:一者你所取或对方损失多寡程度,二者对方所有权人多寡情况。即不予取得的财物数量越大罪越重,所有权人越多罪越重(因为放大的倍数越大)。因此,同样数量下,偷盗三宝财物(十法界共有)罪最重,其次是偷盗国家财物,再是集体财产,后为个人钱物,五元以上犯根本。在此,特别提醒大家:首先,要爱护寺院中的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其次,不可偷税漏税。


3、不邪淫:

   世俗上的男女,受风俗教化,也为祭祀祖先“传宗接代”,成家以后就要生儿育女。所以,夫妇行淫,称为正淫,不在戒律禁止范围。作为在家居士,夫妇间也应相敬如宾,不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享乐而沉迷其中。即使是自己的配偶,贪图享乐也是犯戒的,尤其在对方身体不适之时,罪的轻重、视对方所受伤害而有差别。若不是自己的配偶,而行淫者,即为邪淫。

强奸或卖淫之罪最重:以人的身体,做畜生的事,死后会先堕铜柱地狱、再到饿鬼道,然后生到畜生道中,经千万亿劫,不能脱离三恶道。

通奸次之,手淫亦犯。

一切众生皆从淫欲而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之士,有时候还会失足,何况愚痴凡夫之人。只有立志修持,彻底明白淫欲之害与弊,并要懂得对治方法。在种种方法中,此处特别推荐《天台止观》中数息观,观至细相应后,可起修“白骨观”。若能觉知清晰,见淫欲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怖畏恐惧,则可令欲念自息。


4、不妄语:

此中有四:

一者恶语:诅咒等,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利剑般伤人,或者毫不忌讳的说别人的隐恶,尤其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则为大恶口,其罪极重,所有的诅咒等均将报应到自己身上。你们现在听闻了这一道理,千万不要犯恶口之过了!

二者两舌:就是向甲说乙,向乙说甲,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起间隙,进而起斗争。

三者谎言: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非佛菩萨化身称为佛菩萨化身,不是活佛而称活佛......非此类事件几乎成了附佛外道的取信徒众的常用手段,实属大谎言,其罪极重。福报享尽、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四者绮语:或讽刺讥笑、或无益浮词,或华妙绮丽,或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以上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其体性恶故。若能持而不犯,尤其以菩萨戒、发菩提心而持者,功德无量无边,须当自我策励才好。


5、不饮酒:

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昧、狂乱或妄为,是一切能迷惑人心、伤害人身的物品代表。故佛制酒戒(包括酒等一切能伤害自身之有毒物品):凡修行者,皆不许饮用。

罪之重轻以能造成之伤害而定:最重者为吸食或注射冰毒白粉,次者抽大麻,再者薰烟、嗜酒,整天醉生梦死、不醉不休;再次者每天烟酒不断、已成依赖;再轻点者虽无成瘾,但也有客必上烟酒;再较轻者为被迫应酬而能适度自行控制饮酒、吸烟,最轻的是未经医生指导而引用药酒或安眠药等。

吸烟、饮酒者痴迷,有部分因素是受了“少量饮用能活血”、“吸烟提神”的误导。实不知此种所谓的“活血”与“提神”,是吸烟或饮酒造成血液缺氧的被动反应,是机体无奈的一时亢奋,是以造成血液有效携氧细胞减少、并促使动脉硬化等机能活力丧失为代价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1、三皈五戒的正授之中,均没有吃素的要求。

2、受皈依戒者、得三皈体,将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护持;受持五戒,每受持一戒,增加五位护戒神,受持圆满五戒者,则有二十五位护戒神。你持戒越清净,护法神离你就越近,即可随时随地得到保护。

3、为了能令护法神们欢喜,我们应该远离大蒜、葱、韭和洋葱等,令身体不清洁、气味臭秽的荤菜。如大蒜,熟食令人发淫,生吃增上瞋恚;你咬一口大蒜的气味将会让护法神远离1500里外守候才能免受污染。

4、肉类腥秽,一是易招引罗刹恶鬼,导致食用者易逞勇好斗;二是食肉后、大小解时一旦腥臊味浓,说明身体代谢已是难以负荷(据《佛医传世*诊病疗法》),须谨防病从口入、出现代谢性疾患,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脂肪肝以及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等。此时,应该及早素食,开始保健,以利将疾病消除在萌芽时期,进而长养寿身慧命。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0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