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法师开示 >
分享到:

如何获得三宝加持?

  • 2015-07-30 16:18  |  
  • 来源:智渡法师文章  |  
  • 负责编辑:admin  |  
  • 点击:

皈依求加持法简要讲解

---------- 智渡法师讲于天台山慈恩寺

  《皈依求加持法》是依修四皈依的念诵仪轨,尤其适合我们汉地信众,求受皈依之后,第一应修习的就是这一法门,依此对“佛法僧”三宝生起初步的见解,免走弯路。
皈依,有回头、归来、投奔、依靠诸义。回头者,舍恶向善;归来者,如飘萍之远行人终于起念忆家思归了;投奔者,欢喜而急切之意,弃暗投明当奔疾而来;依靠者,如子之依母,如子之靠父,仰仗怀抱。
皈依又分为反邪皈依、随喜皈依、学法皈依、受戒皈依等等。
反邪皈依,是第一次皈依佛法僧三宝时,必须举行的皈依仪式和内容,反邪方能归正嘛!随喜皈依则是自己反邪皈依后,遇上他人反邪皈依时,随喜他人反邪皈依、或随喜他人求法、受戒而参与之皈依。学法皈依和受戒皈依则是求法或受戒时举行的皈依仪式,因为皈依是基础、是前提。
   “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法师者,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总聚和体现,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者,得一句、一偈之所学者皆应恭敬为师尊,通一般之“师父”;狭义者,则专指具有法脉传承并具备传法资格的具德阿阇黎。
“佛”即佛陀,是指十方三世一切正等正觉、彻底证悟了宇宙人生真谛、体性品格完全圆满了的觉悟者。
“法”指正法,指是宇宙人生真谛及其表述、以及证悟这些真谛、解脱苦境的方法。
“僧”即僧伽,意谓清净众,是求证宇宙人生真谛、并已断除人生烦恼的解脱道实践者。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自皈依上師,当愿众生,如法依止,不离三宝,和南僧众”。
这是皈依愿、报恩愿。自己得到了皈依的好处,也希望以自己父母为代表的有情众生,也能“体解大道”、也能“智慧如海”、也能“一切无碍”、也能“如法依止、不离三宝”并恭敬真谛的实践者和解脱者,最终也得到解脱,究竟地离苦得乐。
 
以下是“皈依求加持攝頌”,在此主要依据汉地近代大成就者上能下海老上師、以及学人的大宝恩师慈公老法师的讲授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世輪苦逼解無端,逾城出家示善離。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这第一頌是皈依佛,特別是赞叹佛陀修定道的功德。

  “世”是世间,三界三世;亦指时间,年月日时等。“轮”是轮回、轮转,在六道的生死往返中轮回不休、流轉不息,故名轮回,犹如車輪轉動。更为甚者,车轮尚可阻止,世轮无可阻挡。“苦”逼者,三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有情衆生此死彼生所受皆是苦,如若求福造業名苦生苦。
三苦,一是苦苦,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二是坏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三是行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以及五蕴炽盛苦。
“無端”者,指十二因缘相续不絕、没有个终了的时候。欲求解脫生死苦道,必須求智慧,智慧須由定道引生,定道又需远离行所引生,即不要造业。
“逾城”者,是指悉达多太子出家的故事。“示”者,是指世尊無量劫來久已成佛,示現此相:從降生乃至涅槃,八相成道皆以身教诸相来示現。
“六年難行”者,指佛陀成就前,雪山苦行、時間悠久,行头陀苦行、身体也干瘦得皮包骨头,鸟雀都在顶上筑巢了。如佛所行讚廣說。
“彼岸”者,解脱彼岸,这里指的是靜慮波羅密,亦是禪波羅密,有四禪八定,華嚴經有十定品,乃至講佛無量百千三昧。
“靜慮”者,靜:心極寂靜;慮:思維觀慧。心在靜定之時能起觀照之用,不致起邪見等不正思維。“竟”指的是到最後邊。
“勝靜慮”者,是指菩提樹下最後成就等正覺時之靜慮。
“頂禮”者,表示佛前皈依崇敬,願追隨學修。
末法修定難,正法修定易。正法时期,以佛力加持與修行者善根厚。末法得果難,为什么呢?只因衆生業習深重,福慧善根淺薄,甚之沒有善根種性,故末法時代衆生雖于佛法中修道,百千萬億衆生難有一人得果成就,为此佛陀给予授记。不过,与现代人比較,佛陀修定时更難於末法衆生百千萬倍,为什么呢?以末法衆生毕竟有佛陀的成就法门可以依循,有法师善知识等師資引導;毕竟无须从零創始。
定者,心身不動。身不動,如佛之一座;心不動,如佛之自誓不成正覺不起於座。今人修定縱不能見道,至少亦要得到煖位,於三寶生大歡喜是煖位之前相,即是于修道中得了好處。佛說於我法中但生歡喜心即名煖位,此歡喜非一般之妄念贪爱之喜,是智慧抉擇引生之勝解煖,必證涅槃也。
第一句“世輪苦逼”之家者,即三界如牢獄之家,俾使我等衆生于所認識的生死苦海迫無出路,引下文佛志決心出家,始有解脫苦之出路也。第二句“逾城”正示出家,一示出宮廷紅塵之家,二示出心中五欲六塵貪愛之家,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方爲出究竟家。第三句“六年難行”正示修定。第四句“獲勝靜慮”指示出修定之果。
 
爲令有情離衆苦,怖畏魔軍悉調伏。
四十九年說無說,無上涅槃我頂禮。

  这是第二頌皈依法,也特指佛陀修定所證之果。前二句讲“因”,後二句显“果”。
“爲令有情離衆苦”是發菩提心。“有情”者,包括人、天人、阿修罗、龙族、动物等等,相对于“无情”之草木等的“器”世间而言,指有情界的一切生命。“众苦”八苦等无量诸苦。第二句“怖畏魔軍悉調伏”正指修定过程中、調服煩惱魔軍,“煩惱”即貪瞋癡及其结使等。第三句“四十九年”指佛陀从成佛至涅槃间的弘法时间;“說無說”者,指教證二方面的法:“說”者,指十二分教,言說、名、句、文、身、言、聲、施設,其中顯示深、廣、有、無、顯、密、色、心、性、相等名句言教之說。“無說”者,指內證境界不可言說,離言、離名相、寂滅真性,自證如如之理,此之这些道理不可以言辞表达。“無上涅槃”者,指的是“說無說”二方面的正法研習會合圆满终得究竟,但此之“無上涅槃”的無上功德必須从苦修實證中来。梵文“涅槃”,汉语称“圓寂”,指功德圓滿达到一切相之寂靜性,因此这一涅槃又名“自性大光明藏”,破暗冥、滅癡昧心,是法寶的真实“體性”。
 
如來悲智等流身,戒淨聖種杜多行。
成就三德三慧體,三世聖衆我頂禮。

第三頌皈依僧,特明戒功德,以戒爲修定資糧故。

  “等”即同類,“流”謂相續,法流相續;依戒修道,令正法久住不斷,三寶也就相續不斷。“如來悲智等流身”泛指:則自受三皈依以上都属如來悲智等流;狹义則以证得見道位以上。通常地说,指受具足戒、即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者,持戒修行正法不滅,乃至攝取于僧皆正法等流;在世为世间迷蒙、暗昧衆生作大明燈。
“戒淨”者,是指持戒不犯、万一犯了也能及时懺悔,还得清靜。“杜多行”即行十二头陀。“聖種”者四聖種行,指隨得食、不得食,衣服、住處等也是隨遇而安,只为克期取證,一切均置之度外。“戒淨、聖種、杜多行”三者良性循环,功德轉勝;其中“四聖種”,是臨近證道前的短期中事,不可作平日行事,如吞針的羅什法師、十余日不食不饑的西康瘋子喇嘛等,我们的大宝恩师慈公老法师在2003年4月至2008年春节的近五年的时间里,也是经常显现十多天、二十多天不吃不喝;这种“四聖種”行,要在淨戒和杜多行中而行,則是最殊胜的無上戒行,慈公老法师即示现此相。
“三德”者,指“戒、定、慧”。“三慧”者,謂“聞、思、修”。
 
示說精密止觀道,二教心髓攝無餘,
福智悲斷絕比倫,吉祥導師我頂禮。

第四頌皈依論主,此处造颂者是专指宗喀巴大師,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汉传佛教则指天台山的智顗大师、藏传佛教指宗喀巴大師。

  “示說精密止觀道、二教心髓攝無餘”是指言教,“福智悲斷絕比倫”则为身教。“精密”是比喻專一、細微、的止觀之道,佛陀在處處經中廣說、教誨無邊,智慧淺薄者难以抉擇。文殊菩萨化身、智慧絕倫的宗喀巴大師,根据佛菩薩經論以其智慧抉擇一切,将顯教止觀言教攝入《菩提道次第論》之中,我们后来人依此修行、避免了盲人摸象之苦。密法止觀则摄在《密宗道次第》,这是宗大师的集其大成之作。
內地止觀,台宗多依四禪八定立論,智顗大师摄为《摩诃止观》等主要属顯教止觀,虽然最初也有密法,只是口授,后东渐日本,称为台密。慈公老法师说“天台宗也很殊胜”,即指天台止观。
“二教”指顯教和密教,顯即“大般若”,“密”謂生圓次第。“心髓”方便次第有止觀之精髓要義。“福”指的是大師弘法利生殊勝無難無障之事。宗大师的顯教、密教之法流,遍传于康、藏、蒙古、青海等地,这都包含了戒教律儀的精要关系,永乐皇帝也曾遣使者迎请;智者大师也是万众所归,朝野倾服,这都表明法流广被,福大流方广。“智”则是指:抉擇正法、折服邪見所向披靡。宗大师三父子的集論多至千種,密法儀軌三十餘種,無不精研,这些皆是大師智慧表現。“絕比倫”者,釋迦以後無第二人能及的意思。智者大师被汉地尊为东方小释迦,宗大师则被尊为“第二法王”。
 
至極大悲慧晶殿,至極悲智相好師。
至極吉祥如意輪,至極皈命至極禮。

  第五頌皈依自己的依止法师,能老海公老法师的方便密的传承金刚法师是康薩獨吉強仁波切,慈公老法师的传承金刚法师是能老海公老法师,学人的传承金刚法师是慈公老法师为主的三位金刚阿阇黎。皈依依止法师为代表的衆論主修行的人格標準、修定成就之功德,也即成就與佛或其他賢聖僧等齐之人格。若無标准而修定,得定後也容易很快退失,如鑄銅铁,若溶化的液体没有模型,冷却後还不是与生銅、生铁一般无二?佛僧論主的功德就在依止上師的法體功德之中。
“至極大悲慧晶殿”一句爲觀想上師所居宮殿,四方四門具如上師供修法所說,其殿本是大悲晶殿,这里用水晶来比喻智慧,由大悲水凝結而成。第三句“至極吉祥如意輪”贊叹說法功德,吉祥爲文殊菩薩的法號,海公老法师的传承上師前生即修白文殊成就,說法能滿衆生之意輪、轉如意之法輪,所以说“吉祥如意輪”。“皈命”则有一方面求救護、一方面奉献心身的双重意义;各位在皈依时有没有发起这样的心态呢?如果没有,在修法的过程中可以补救和增上,若能达到“至极”皈命,也必能获得圆满的加持。
 
慧藏吉祥執金剛,妙臂能調難調者。
一心妙觀雙運王,悲心善說滅戲論。

  第一句“慧藏吉祥執金剛”贊智德。“慧藏”者,指含藏般若功德。“吉祥”者,证大般若等同于文殊菩萨。“執金剛”者,西藏稱康薩仁波切为“獨吉強”,意即執金剛,執是指獲得,金剛者,真空不壞。
第二句“妙臂能調難調者”是贊戒德。“妙臂”者,菩薩名号,这里用来形容依止上師的戒德,調伏衆生非常有方便,这种方便即在精密持戒律儀中得來。康薩仁波切和能老上師每一開示,聞法得益者都是極多的,这都是以戒德爲妙臂,善能方便攝受弟子,令难调者调。
第三句“一心妙觀雙運王”则是贊定德。“一心”是止,“妙觀”是慧的前行,是指在得止後生起正觀以开慧。“雙運”者,即止觀互用,犹如人的二足,不可偏颇。
第四句贊說法功德。“悲心善說滅戲論”,海公老法师的依止上師講經論每每讲三遍,第一遍消文,第二遍廣釋,第三遍攝要歸納。廣大經綸科判多至十餘頁,每天也必提示一次,所以听聞老上師說法,鈍根人也能領受,得益良多,也易于受持。另外,老法师講經論順逆會通、無不融貫,所以称“善說”。“戲論”即指爭執,听聞老法师说法开示后決疑斷諍,所以赞曰“滅戲論”。
 
智慧韻音語自在,善示能仁顯密津,
無依無著方善巧,無間精勤具方便。

  “韻音”指的是韻音佛母、也称妙音天母,特別加持五明修持者,有在唐卡上看到过她的形象吗?有?好!康薩老法师曾修韻音佛母成就,得的是八自在中的語自在成就。每次說法,坐下的格西就有上千數,都想從老上師处听聞佛法的津要。老上師是額魯巴的嫡派,而於其他如薩迦等派教義善符法印者平等宣說,只是为其指正不合佛陀教言的部分,於他派之人亦平等攝受,所以称“無依”。“無著”者,是指說法方便。第四句“無間精勤具方便”顯示自修精進。康薩老法师前生爲哲蚌寺古母乍倉堪布,那时修白文殊成就,特以精進功德著称。这辈子八歲就能誦各部大儀軌,十三歲已能考格西,限於年齡,二十歲考格西得第一,旋即於斗室中閉關修定,在1926年才出關。出关后也是只坐不臥,黃昏時即閉戶靜修,平旦三點鍾即开始念誦,其中念誦的經典仪轨也不知有多少了。其閱讀能力非常驚人,爲人過經,能於七日內過大藏經全部。有来問法的,一面閱書一面答覆,問的人滿意而去。一般地午後才办理常住之事以及其他由他代管的寺院的管理事务,數十年如一日,所以称为“無間精勤”。

接下来是求加持,因为有如此殊胜的法师三宝,才是我们解脱生死、获得自在的大航船。
顯能仁法自在主,自在無畏獅子座。
  “自在主”指的是自在之人即上師。不爲煩惱動搖才称得起“自在主”。
十德光中自在住,息諸攀緣離沈沒。
“十德”指上師具足十種功德(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說)願自身于修定時安住在上師的光明加被之中。十德:持戒、具悲、言教富、寂静、近寂、达实、德增、善巧说、精勤、远离厌患。
 
“攀緣”指妄想掉動。“沈沒”,指的是因飲食事故不調純等而生起的昏沈,或因違緣事故心灰意懶,这二者都是修定的大障碍,應息應離。

靜地妙觀複雙運,我慢無明速壞除。
離邪斷諍無惡願,業障罪淵盡超出。

“靜地”指得“止”的境界。“靜地妙觀複雙運”一句是祈願自己也像上師那样成就止觀雙運。

以下三句,是祈愿修定後能以智慧斷除煩惱惡業。
“我慢”即贡高我慢的我慢,即我覺于人呼己名時,瞿然而驚之心,此即生死中不能出離的障碍,應以定力懺除。
“邪”者,是違于四念住的顛倒心。
“諍”是人我是非之諍、與息理欲交戰之諍。“我慢除則無人我之諍,智慧戰勝煩惱則無自心之諍”。
若有“惡願”應速到三寶上師前懺悔。菩提心願圆滿才能成佛,若有惡願必定成爲障碍。
“罪淵”是指易於造惡之環境。
三學法幢能建樹,說修事功堅牢普。
建立“三學法幢”者,以持“戒”改变不良習慣,慈公老法师常说:坏习惯不易改,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要依戒、重视戒、尊重戒、持戒才有办法。以修“定”對治攀緣心、沈沒心。开“慧”才能斷煩惱。要正法永久住世,必须将戒定慧三學的法幢高高豎起。
“說”即隨宜爲人說法,“修”是自己修行。“事功”是自己在學修的过程中,为三寶事業、或称如来家业,即對道場負起全部責任,并在“听招呼”的前提下,协助有職務的同学、同修、师父、师兄,做好相应的事务,有召必应。每个人都应懷起“道場是自己辦道之心”,如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關懷道場、爱惜道场,即《華嚴經》中所说“互作主伴”的道理。若能如此,我们所作的事务即使很平常,哪怕只是参与其事業中的少少一部分,也能得到全分的功德。
“堅”是決定無疑,“牢”是經久不變,“普”指發心廣大。

永永時劫願久住,各各法輪轉無休;
一一士夫隨攝引,再再悲心願加護。

  这是最末一頌,最为要紧。上師雖然圓寂了,悲願精神常在,但有信心與求加持的誠心,同樣可以得到上師的加持,因为老上師的传承法輪能令我等心輪常轉不休。
“一一”者,三根普被,“士夫”者,未度之六道衆生,先当度人。
“再再悲心願加護”一句是正求加持。 “再再”者,是指三世;“悲心”者,此是提举,仰仗法师三宝的广大悲愍心,祈求得到正加持。
 
以下是皈敬真言:

一心顶礼皈依法师  一心顶礼皈依佛陀  一心顶礼皈依正法   一心顶礼皈依贤圣僧

(梵文、藏文、巴利文皈敬真言此处编辑从略,欲求取者,请于具有传承资格的法师处求授)
 
最后我们大家来一起回向:

愿此讲闻功德,回向法界衆生,皈依佛法僧寶,依住戒定慧學,增進聞思修慧,早證圓滿菩提。
---------------------------------------
本文转载于:智渡法师-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6c9df001017hww.html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0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