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渡法师 学佛问答-《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在线佛学问答
分享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 2013-07-23  |  
  • 来源:网络  |  
  • 负责编辑:小编  |  
  • 点击:

 

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诸佛所教导的做人的总则;是佛教真正的教义
1、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什么是恶?恶者,五逆、十恶行。
五逆者:一者杀父,包括打骂、轻蔑父亲;二者杀母,包括打骂、轻辱母亲;三者杀阿罗汉,即出世间圣人,包括志求出世解脱的实践者以及以各种善巧教义教导人们远离罪恶者的世间圣贤;四者出佛身血,包括破坏佛像、塔寺,败坏正法;五者破和合僧,即离间分裂和睦的共住僧团。
十恶行:一者杀生,二者偷盗,三者邪淫,四者恶口,五者两舌,六者妄语,七者猗语,八者贪,九者瞋,十者痴。
2、众善奉行:
善者,十善,在此可归纳为五大方面。
一者孝敬父母、尊重生命、恩仁不杀。善心之人自然地对生命富有本能的呵护与同情心,虽然自他有别是人之常情,但能平等地尊重和对待一切有情生命、或能自他平等地对待同事同胞、做到不打骂、侮辱他人,尤其是父母,十恩尚且未报万一,怎么可以轻辱、嫌弃?只要是由人所生养的都应读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子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不仅仅在肉体上“传宗接代”,更重要的是人类道德品质之传递。人们在重视子女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子女的心灵健康和道德修养,将民族美德与基本人格在举手投足或言谈神情间让子女得以学习和仿效。
当然,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关注健康也是人的天性。“献血”和“捐衣”已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尚需继续宣传,许多人还停留在“捐骨髓”的阴影里。其实在捐献成分血的同时,即可发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如此种种,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何况,现在各省市县的血液中心设施先进、操作规范方便。
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其他生命也有他们的艰难,动物的苦多于人类,救生、放生也是我们尊重生命的表现。
二者正洁不染、透析不痴。正直之人不染他妻,能洁身自好、清净善处,不贪外缠缚、不作夫妻以外的邪淫俗染,能相互尊重自他情感、温存体贴。万恶淫为首,社会风气就坏在“邪、外”的淫念、淫欲、淫声和淫行下。
若遇外邪逆境,能保持正念、明智、透视情色危害,洁身不染的,将对保持和改善社会风气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三者节俭不盗、远离贪婪。善行者是反对铺张浪费、节俭勤劳、珍惜资源和自身福报的;同时,也是尊重他人财物的。不盗,即不给予不自取,心灵上不贪婪、不悭吝,行为上不损公损他。干部伉俪则要注意避免公款吃喝和贿赂。尤其是贿赂,那是犯大盗戒的。妻贤则夫节,要让丈夫不堕落,做妻子的要贤明不骄、不受贿、也不宠使丈夫受贿。
四者性和不欺,不嗔怒、不恶口、不搬弄是非、不狂妄、不说谎。即:性情调柔、诚实和善,不张口骂人、闭口恼怒,乃至不说对生活和工作不利的话语,这是提升人格品位内敛外显的途径。
五者志明不乱。即使不提倡胸怀大志,但遇到事情、处理事情理应主次、轻重、缓急分明,神智明辨,不受种种惑恼之所感动。包括不吸毒、不抽烟、不酗酒等等自他伤害的行为。
3、自净其意:
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家庭、社会尽心尽意之所在。
一者知恩报恩。恩者,包括父母恩、国土恩、师导恩以及亲友同事恩。有言道:“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生活在世上,每时每刻所受的恩——无论是父母恩,还是国土恩、师导恩乃至亲友同事恩,何止“滴水”?我们实应如理思维:如饮食时,当思食物来之不易,从种植、管理、收割、储藏、运输、加工、制作等等环节,凝集了多少智慧、多少汗水、多少辛劳,我们受用时应心怀惭愧、具报恩之心才是。
二者遵守戒法。从历史上看现实,公民中有三种人:一是能自觉遵守法律、戒规者,二是万一触犯了、能知错能忏悔者,三是愚昧无知、不知忏悔,总想逃避法律制裁、或无视戒规者,这也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颠倒人。
自净其意者,即时时以五戒十善,考量自己的言行,在意识上即祛恶从善,以为治本清源。万一因缘不具足触犯了法律法规或戒律寺规,也能知错、能忏悔。如此,必能远离恶意恶行,从小善、趋向善心善行圆满(这里通常有个误会,一提五戒十善,就认为是佛教徒的事儿;其实,这应该是最基本的人性或人格规范。要是全社会能够加以提倡,那将造就一个快乐美妙的世界)。
三者承担义务。善行者总是任劳任怨地承担着维持家庭安定、和谐以及教育子女等后进晚学的义务,并能急人之所急,以对工作、事业、生活负责的精神、相互依靠和支持,尤其重视自己的善良承诺、并尽心尽力地去实行。
四者关爱环境。环境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和前提,自觉地关爱并保护好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公众环境,也是对境修持的好机会,心净则国土净、土净则意净。

--------------------------------------------------------------------------

备注:1、学佛问答录,大部份来源于智渡法师在中国佛教网“知识堂”栏目( http://zhishi.zgfj.cn/ask/ )、佛教在线“问佛”栏目(http://cn.fjnet.com/wenba/ ) 、“佛知道”学佛问答网站(www.fozhidao.net )对佛门信众的慈悲开示及智渡法师著述的《佛门探宝》中的节选。
2、学佛问答中的提问部份,有些原文因存在句子不通顺、有错别字、未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作了校正。
3、以上的开示内容部份,仅供有相同、相似因缘和疑惑者参考。
4、各位佛门信众若有学佛或者生活中的疑惑,可登录佛学问答  www.fozhidao.net   提交问题,请智渡法师作开示。
5、学佛问答己汇编成集,会不定期更新,下载地址为: (右单击--目标另存为)
Word版: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doc
PDF版: 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pdf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1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