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师开示
分享到:

幸福大道连载:命运吉祥(下)

  • 2016-03-16  |  
  • 来源:网络  |  
  • 负责编辑:小编  |  
  • 点击:

事业吉祥

 

此处之事业者,指的是一切行事与造作,包括行业、生活、休闲和人际交往。

 

11、孝顺父母:

孝包含了赡养、尊敬并维护其安宁与尊严。

何为不孝?孟子曰: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列出的五种不孝情况,前三种都属于在赡养方面的责任:自身懒惰,不照应父母;赌博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生活;贪求钱财,偏袒妻子儿女,置父母于不顾。后二种:一是放纵耳目的欲望,歌舞娼妓等、乃至身败名裂,使父母蒙受耻辱;二是逞勇好斗,危及父母,让父母不得安宁的。

赡养父母是孝的最低要求,不能认为只要能够给父母养老送终,就算是尽了孝道了。对此孔子曾经说:如今所谓的孝,说的是能够赡养父母。然而像狗和马之类,也能为人服务。要是缺少了尊敬,怎能区分人与犬马之间的分别呢?”

赡养父母是孝的最基本要求,道理很简单,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成人,使我们得以自立、享受生命,如今他们老了,我们毫无疑问地必须承担起责任!

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曾子侍奉父亲曾皙吃饭,每餐都有酒肉,饭后曾子一定要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子的儿子就不同了,他侍奉曾子吃饭,虽然也一样有酒有肉,但饭后不问吃剩下的给谁。一句话无足轻重,但体现的意义大不相同,曾子的请示包含的是敬重,一切听从父亲吩咐,而曾子的儿子对父亲的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根本不问,这就是赡养和尊敬的区别。

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添麻烦。子路就是这样做的,尽管他的父母属于社会底层、很穷,而他自己怀抱着远大志向,资质也不错,但他仍然非常尊重父母的人格及其为人父母的地位,按照他们的意愿找事做,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在自己发达后,也时常想念父母的恩德,为不能孝敬他们而深深遗憾。

尊重父母比赡养父母更难做到。《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

许多人搞颠倒了,奉养父母亲的不多,反而要父母照料的却比比皆是。有些三十好几了,还要父母帮着洗衣服,买房按揭找父母、接送孩子找父母,孩子感冒找父母……

行孝不是在父母过世后,而是在他们健在的时候。已婚的女士要支持并督促自己的先生在日常行孝,在赡养等可行的方面也可代为照料。尤其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者,更要平等对待双方之父母,都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

 

12、摄护妻儿:

作为男士既然成家了,就要好好对待你的妻子和儿女。要用关怀、信任、诚恳、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身口意常起善行,并善言抚慰若他们喜欢与物,即以财物及其所涵摄之理令他们欢喜、明白;若他们喜欢知识,即以知识满足他们,让他们心安稳,于道德和真理之中。

生了孩子,就要想办法教育他,让他好好成长,不能任由他发展。养不教,父之过”。养了孩子没教育好,那就是做父亲的没尽到责任。这里的父之教”,指的是:树立做人最基本的人格、礼节和道德理念(包括善恶见解),为其选择并配合教师令其学习增长知识

故事一:

业荒于戏而精于勤,教育子女树立恒心。孟子天生灵性,亦有孩童贪玩之秉性。一次逃学玩耍归家,辛苦织成的新锦绢拦腰剪断,并教诲孟子说:废学如断绢!这”督学一幕,深刻铭记于幼小心灵之中,从此孟子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孟母深知:不寻明师学难以成。孟母外出打听寻觅,为十五岁爱子访求启蒙。当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孔子之孙子思,于曲阜馆教授六艺,远近闻名。于是孟母鼓励孟子前往曲阜学习儒孟子经五年苦学,学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孔子衣钵,成为儒家亚圣”。

故事二(涑水先生,教子楷模,正身言传,教化美德):

关心子女非金银,溺爱儿孙身后祸古来多少前车鉴,成于俭朴败于奢话说一代宗师史学泰斗北宋司马光,陕州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屡官天章阁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先生生活俭朴,著述宏丰,一部《资治通鉴》,名青史,一生教子,修身为要,俭朴为重。

生活慈爱节俭纯朴以身教。司马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常教诲其子曰: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并以家书之体撰有论俭约之文,劝戒子女切忌奢侈,祟尚俭约。

事业关怀谨身节用以启蒙。司马光为完成《资治通鉴》历史巨著,曾让司马康参与锻炼。看其子用指甲抓书页,耐心传授爱护书籍之法:读书前,先净案;读书时,坐端正;翻书时,侧指轻。爱护书籍,严谨作风,令其子终生受益无穷。

寓教于理循循善诱以真诚。司马光告诫其子: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教子警句,已为世人经久传诵。

其子司马康遵父教诲,以俭朴自律,学有所成,博古通今,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为官做人廉洁俭朴亦为后世称颂。

 

故事三:

在古代,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教子最有思想的帝王了。他卓越的胸襟胆识和复杂的家庭生活,使他能够深入探索家教规律。为教育好子女,他苦心孤诣写出第一部帝王教子专著——《帝范》十二篇,被历代帝王奉为家教圣经。他的许多主张至今仍然值得家长们借鉴、学习。

1.支持老师严格管教

如何选择教师和采取什么方式与老师配合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重要事情。

李世民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教师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教育子弟,李世民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地位,诏令撰写太子待三师的仪注,并教诫子弟见师如见父,要宜加尊敬,不得懈怠。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太子的过失极言切谏,他自己也大力支持教师教师们之所以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李世民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对于当今孩子的成长也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现在的孩子,虽不都是贵为太子、王爷,但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惯得很,有些孩子对于教师不够尊重。

作为家长,应该象李世民那样,一方面要善于为孩子选择高水平的老师,接受更好的教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选择好的教师和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成长。另一方面,家长们要支持教师的工作,特别是支持教师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才不会过分纵容孩子,不养成孩子的惰性和其它坏习惯,中国古语严是爱,溺是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以小见大,遇事必诲;以史为鉴,以正言行

李世民作为皇帝,日理万机,非常繁忙,但他总是抓紧点滴时间教育子弟。

尤其是废承乾、立太子李治后,更是遇物必有诲谕”。

有一次,父子二人正吃着饭,李世民问李治:你知道吗?李治说不知。李世民就教育他说,农民种粮非常艰难,费工费力,作为皇帝,不能随心所欲,滥用民力,特别是要注意不夺农时,这样才能够常有此饭

见到李治乘船,李世民就教育他:君主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还有一次,李世民见到李治在一棵很弯曲的树下休息,他又教诲他说:这棵树虽然很弯曲,但只要用绳子等东西束绑校正,它就会正了,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可以自鉴。由此可见,李世民善于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进行为君道德教育,使子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作为贤明君主所必需的素质。

除每遇事必诲外,李世民还注意结合史实对李治进行教育。他甚至还让魏徵录下帝王子弟成败的故事,名为《自古诸侯善恶录》,分赐诸子。

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特别是道德素养的养成和知识的积累不是短期内形成的,更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引导,从点滴小事入手进行教育,以小见大,让孩子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关系,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得失,可以让孩子从先人身上汲取成功的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从而以前车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3.注重实践磨练,培养真正的能力

理论与知识是一个人内养的重要组成,但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一个人的素质能力,需要经过实践来锻炼

实践磨炼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要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家庭劳作,也是让孩子直接理解人生、融入社会、锻炼意志、培养自信的最重要手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风靡一种带女儿去工作的计划,凡9-15岁女孩都可以报名参加,这一活动使得女孩们提前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不公,克服了许多心理障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在欧洲许多国家引起不同凡响,仅仅英国就有三百所学校开展了这一活动。事实上,不只是女孩,男孩也需要锻炼。锻炼内容也不仅仅是工作实践,还包括许多其它内容,如新近兴起的磨难教育学军学农……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坎坷,多接触一些实践,这样可以培养锻炼孩子们具有顽强的意志,较强的生存能力。这种注意实践锻炼,正是李世民家教思想创造性之所在,也是我们今人一定要借鉴的。

 

13、正当无害:

从业要正当且无害这个“正当”首先要合法,是光明正大的。其次,还应该是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或破坏环境的,这样的职业、事业才是吉祥的。比如,你开个工厂,工商注册等等手续都完备了,产生的是农药或生化药物、国家指定产品,但产生的废水把工厂外面的河流给污染了,从此河面上再也见不到鱼儿跳跃,下游延河百姓再也不能下河游泳,甚至造成下游村庄恶病增加……这,不但有害,必将召来更大的因果灾祸罪报。

 

14、宽胸厚道:

有了正当事业,还得正当营生,不宜因正当而欺行霸市,要诚信待人、宽厚行业,方能日上中天,前途似锦。

 

15、正性质直:

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之一。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正直人物往往以“清官”而名垂青史。如:包拯庐州合肥人,一生刚正不阿、智勇过人而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应归功于他的正性质正、一身吉祥。

 

16、关怀亲友:

不光要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还要随力地照顾亲朋好友。我们说要利益众生,可是连身边的亲人都没有利益,还利益什么众生?先帮帮身边的人吧!

 

17、不损公益:

公益者,社会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包括养老恤幼、赈济灾黎、兴学助教、恤病助丧、修桥铺路、风雨义渡、筑塘开堰、济贫赈灾、施医给药、劝修善行等等。有条件者,应该积极参与,不可以阻止或损毁。

 

 

智渡法师 捐献造血干细胞

 

语意吉祥

 

18、正心远邪: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要使言语光明,宜正心术。只有不怀邪恶心意,才能言词吉祥,行为坦荡。

心无欲则刚、则正、则明、则智。人若放下私心,可凝聚天地浩然正气,一切邪魔戾气必将恐惧散去。万物同心,可以小观大,可以大化小。逆时可转危为安,顺时则鹏程万里。任它风雨变幻,皆可从容应对。

比如,有邪念、邪思,才会引发邪淫。女的嫁了人,男娶了妻子,就要相互忠诚,夫妻相互忠诚的家庭,才牢固的家庭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不会怕被对方发现,感情不容易破裂。家庭不和,大多数与这个问题有关系。有的男人或者有好赌的毛病,他妻子都可能容忍,但是有外遇,不能容忍,要跟他玩命的。就是如此,为什么呢?人类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占有”;尤其感情上,是以占有为欲望的。如果希望家庭安宁,就千万不要有邪行。

从广义上说,邪行就是一切错误的不正当的行为,都不要去做。比如贩毒就是很大的邪行,让别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伤害人家心身、破坏人家的家庭

 

19、远离毒害:

要能志明不乱,方能远离一切毒害。社会上有两个不良的风气,就是饮酒和抽烟。喜欢喝酒、吸烟的人,往往也欢喜聊天,一旦颠倒心膨胀,志暗神昏,谎言、狂语、恶口乃至更大的过患都有可能爆发。何况,烟、酒本身对人健康并无益处。

因此,建议大家能不喝就不喝、能不抽就不抽。因为这两者是毕竟是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

坚持不害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20、言行无瑕:

要时常检讨自己的言行、扪心自问,做到“言行无瑕、与心不亏”,就能“不怕半夜鬼敲门”、“昼夜六时恒吉祥”了。

 

21、恭敬:

我们为什么不恭敬别人?因为心中有个最大的障碍觉得我比他强”、“他不如我”要让自己具备“恭敬”心态,就得让自己生起“你高我低”的感受,尤其是当自己对对方的优势毫无认识时,要谦虚,因为对对方毫无认识就是一种无知,就低人一截:“你高我低”我当叫恭敬。出言要谦逊、身形不失礼、神态要尊敬。

当身处显要地位,尤其对在场人群都了知的情况下,也不可傲视大众或他人,因为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即使因从事的工作分工不同,地位有别

心态越高傲,德性越低贱;心态越平和,德性越尊贵。

22、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比如吃东西谦让,这是布施的谦让。还有你对我错”,把错误承担下来,除了谦让还表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心态

 

23、知足:

《老子》:知足者富……”知足者,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过分企求,就起贪心了。何况《道德经》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

 

24、感恩:

我们还要感恩。我们为什么心中这么多牢骚?因为缺少感恩。有时候,家里人经常絮絮叨叨地指责你,你要感恩,因为这是出于一种爱护。比如你是个当丈夫的,正要出门,但忘了带伞,妻子就开始说了:你看你这个人呀,粗心大意的!你看你这个人呀,出门要是下雨怎么办?你看你这个人呀……”她说了十七八遍,说得你心烦。其实她是怕你淋雨,这是对你的爱护。你要能这样想,感谢她还来不及,怎么会怨恨呢?

为什么很多人不孝顺父母?也是缺乏之心。很多人已经有孩子了,孩子可能都大了,甚至连孙子都有了。想一想,你是自己怎么养育你的孩子的,你就能想到爹妈是怎么养育自己的。而且以前物质条件比现在差,爹妈养育你比现在你养育孩子困难多了。你怎能不感恩父母呢?现在不少人忘了根本,只知道他有宝贝儿子,好像不清楚他有年迈的父母。然后他的儿子将来也只想到自己有儿子,没有想到有爹妈,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伦理道德就没有了。我们教育子女,就要感父母,常常带孩子回去看看他的爷爷奶奶,看看他的外公外婆。

古人言: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属于群居生物,在社会上、在生活之中,受恩无处不在。受恩,即应知恩、感恩并报恩。

 

25、及时闻法:

大家吃饭是要先做饭的、是应该首先准备粮食和菜蔬的。人,之所以为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是有道德规范和底线的。这需要我们及时听闻、学习自己所未知的知识和学问,减少无知,防止过患。尤其要多多听闻正当的佛法,通过修习完善自己。很多人都感觉到,学佛之后,人生转变了,变得好了,这就是学佛的意义。

 

态度吉祥

每个人,一生中都产生过许多念头、有过许多想法、许多梦想。什么样的念头、想法才是正确、有效的呢?什么样的念想才能转化为对人生有帮助、有意义的处事、处世态度呢?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呢?

26、忍耐:

我们为什么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最终失败了?原因就是缺少忍耐。一口气忍不下来,有如火山爆发。

在斗争坚固的时代,人们爱计较、易激动或愤怒,更多地将别人的心意往坏处想。比如大家一起共事或共同生活,有说你两句,你就像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不但不感恩,还动不动火冒三丈或耿耿于怀、记恨不忘。有人实在忍不住啦,跑到这里来诉苦:师父,我想在你寺里住一阵子,我实在受不了老婆的抱怨和指责了!我你这是做什么呀?想到寺院里来避难?你为什么不检讨一下自己的表现呢?一脸的不情愿、不接受、不高兴、不买账,逼得对方只有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断修理你”,“人家尽心尽责,盼望你早日成龙……你应该客观地看待此事,而不是以抵触的心态。对方是在帮你找毛病,如果你到医院去,请医生给你找毛病得排队、挂号钱吧,现在不花一分钱,人家把你的毛病找出来了,你不好好激她反而跑我这里来寻求避难?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今天,我向大家讨教一下,要是你们是师父:你们说留不留他?(众人答:不留)

 

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扎五丈原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而采取拖延战术久不出兵。诸葛亮就用激将法,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你如果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胜。难怪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以成就的事业功名。”

忍耐是一种修养,是忍辱负重、接受天降大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种境界,是绝境中能闲庭信步、逢凶化吉的超脱准备。忍,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就要具备忍得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胯下之辱、占攻之欺、争锋之伤……的智慧。司马迁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侮,怎么完成得了《史记》——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忍耐正能量的积蓄。谚语云:“万事皆因忙中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要成就一件事情,须观察时机等待因缘,加深对因缘法的认识。许多事业有成者都在多次失败后,愈挫愈勇,忍耐最后取得成功。“笑到最后、笑得最甜。”一旦时机成熟,必然水到渠成

“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胸怀坦荡磊落,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事不成、无功不就。古代出现的英雄豪杰无不具有超过常人的忍耐工夫

 

27、顺从:

顺从与服从不同服从在权威或强制性命令下、或奖赏诱惑惩罚威胁下放弃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令或观念。顺从则是自愿的行为、心灵愉悦的状态,身口意是主动的,不是勉强的、或委曲求全

 

28、亲近众沙门:

亲者至密、近者非远,经常到寺院或有出家人修行的地方,看待、奉侍、照料、护持或随喜出家“众沙门”精进修行,将为自己种下解脱烦恼之因、积累无量福报,增上信仰这一人生最大的财富宝库。并因“亲近”,随时可以请求开示,以消除心头可能出现的种种疑惑。

 

 

 

 

 

 

 

 

 

 

 

 

 

(佛门信众聆听智渡法师开示)

 

 

 

 

 

29、及时释疑

疑,是人们一种最直接的心理状态反映,是因无知所表现出来的困惑、迷茫不解。一旦出现困惑、迷茫不解,就应及时消除。由于亲近探求真理的出家众,即可随时解惑释疑。

 

 

 

 

精进吉祥

 

30、摈弃恶习:

摒弃恶习净生活洪福齐天好事业。要使生活清净,得梳理自己的习性,首先必须要愿意摒弃恶习,在自制力的作用下修习止观,净化身口意。然后才有享受净化生活的可能

人在社会上,绊纤和缠绕太多,生活则不易净化。生活越繁杂,净化的难度就越大。电话、短信、微博、微信……你越在意,越会被它绊的死死的。认识的人上万手机铃声不断,想静下来打坐禅修就会有相当困难。

安宁是福,清闲是福。能够弃诸恶习,才能闲得下来,安得住心。你闲不下来是吗?很多人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觉得心里不舒服,非得找点什么事情不可。因为,尚且缺乏享“闲”福的果报呀,未入正道之故。

 

31、领悟正道

人生有苦,向往快乐、安稳、幸福、吉祥是人类共同的梦想;通向彻底解脱烦恼、获得安乐之途径,即为正道,分则为八,合称“八正道”。能得人身,若不知正道者,此乃人生最大遗憾;若能善加领悟,其本身则属幸福吉祥之举。

八正道分别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正见者,离颠倒不正正确见解,是如实了知、符合世间乃至出世间因果规律见解。《杂阿含经》卷二十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有了正见,即使尚在轮回,也不会落到地狱、饿鬼和畜生道里去了。由此可见正见对于人生是极其重要的。

正思惟者,平日所思远离贪、嗔愚痴妄念,念念与真理相契合思惟,即是正思惟

正语者,不恶口、不两舌、不谎言、不绮语,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与人交谈令人欢喜生起向善信心爱语

正业者,以真实智慧、修摄其心,令身行安住清净,远离一切不正当的造作,断除一切邪妄之行,即为正业。

正命者,远离邪命,以清净、合乎十善之身口意,顺乎正法而孝敬父母、利养眷属、自活其命,是为正命。

正精进者,不邪则正、不杂名精、无间名进,发明真智,勤修戒定慧之道,广利众生、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正念者,远离邪念,以真智安住无害正道,是名正念。

正定者,摄诸散乱,身心寂静,安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八正道是最平实而生活化的实践法门,日常生活中对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就是正见八正道包含了信仰与道德要目,不仅是解脱烦恼的实践法门,也是人间生活中人人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32、实证解脱:

解脱,即远离一切忧愁、热恼等苦境,到达安稳、快乐之彼岸。

实证,即亲自实践解脱之法,体验烦恼熄灭境界,让心真正地得到休息。很多人休息不下来,即使睡着了,他的心还不得闲,梦到很多事情,心忙是真正的忙。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得到真正的清和休息,你就是最吉祥的人了。

 

 

 境界吉祥

 

33、八风不动:

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毁,诽谤说你坏话。誉,赞美你心里,让你合不了嘴。称,称赞。讥,讥讽……均是如强风钢刀,让你的心不得安宁。能在此八风中安然不动,难能可贵、最为吉祥!

 

34、清净无恼:

无恼即清净,清净无忧恼,即远离一切恶行、过失、乱、忧愁和染,超诸善恶分别。一、离恶行过失,断烦恼垢染,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二、超诸善恶对待,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35、安心圣道:

圣道者,超凡入圣之法。即使我们一时尚未清净无恼,只要将心安住在超凡入圣的道路上、方法中,也能不受烦恼绕乱。没有忧愁没有污染,心里宁静,多么吉祥幸福!

 

 

 

 

思维吉祥

 

36、依教行持:

依据善知识之教导,尤其是佛陀无二的教法,身体力行、善加思维、深入实践。世俗有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依教行持的过程中,自有黄金屋”、此中自有妙吉祥

 

37、无往不利:

由于依教如法,智慧洞开、思路通达,一切行处无有障碍,尘垢全净,皓月当空所到之处,不顺利处处行得通办得好一无渣滓阻扰、皆有福报显现,无往不利、最大吉祥。

 

38、时时快乐:

无论何时,只要有称贺,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快乐”二字:“新年快乐”、“节日快乐”。有福、有慧,才有乐、才能乐。福慧具足者,能无偏、无邪地思维。能得正思维者,则无苦恼,时时安住于无苦的快乐境界。即使福慧不甚圆满,只要能依教奉行、得正思维,也能时时快乐。比如,逆境出现时,你能以感恩之心来对待,逆境即刻化为考验和增上福慧的增上缘,这是令人高兴、快乐的;假如顺缘显现,我们则应生起惭愧之心,感激、高兴地接受顺境的同时,明白因果相续,这是诸多因缘和合,给予我们得以报答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亲友恩的机会和能力,这当然是快乐之事!

 

 

  智渡法师 关注贫困地区儿童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1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