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具备防过失
如何防止“过失”呢?具备三心即可。
三心者,一是恭敬心,二是庄严心,三者谨慎心。
1.恭敬心:
尊师重教是任何学子的基本素质。假如没有恭敬之心,一切的学问、知识和道德、品质均将一无所获。即一切思维言行、与身、口、意三业,或善或恶、或非恶非善,无不发自内心的恭敬与否。对佛陀(宇宙人生的彻底觉悟者)、正法(宇宙人生真谛及了悟真谛与解脱烦恼之法)、僧伽(解脱烦恼与觉悟真谛的实践团体),即佛法僧三宝,越能生起无上的崇敬与仰慕,越能趣向无上的利益,因为恭敬心是最起码的条件和前提。
2.庄严心:
佛像、佛殿、佛塔、经典、法器及僧伽等等莫不是庄严的,且时刻都在无语地开示着我们。由于我们没有用庄严心去观察、去觉悟,从而忽略了其中给予人们的启示。您不去庄严自己的心,又如何能获得庄严道场的相应启示呢?
3.谨慎心:
相对于言教,谨慎是身教这一无言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方可将恭敬心和庄严心在言语和行为上加以体现和统一,处处收摄住心的庸浮散乱,去启示、去觉悟人生宇宙的真谛,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方能守戒遵教,成为凡夫俗子的表率,自利利他。
具备此三心素质,罪衍不生,过失可免;若要福德倍增,还要注意言、行和起心动念。
留意宜忌示恭敬
如何注意言行和起心作意呢?以下几点可作参考。
1.凡佛经、佛像、佛画、佛具、香花、法物,如用钱“买”或向人“要”,应一律说“请”,请经书、请佛像等等。
2.凡见佛像,无论金银铜铁、泥塑、木雕、布画、纸印等材质均应视同真佛,不起分别心,如是作观,增福长慧。
3.纸印佛像日久破损,可修补者应尽力发心修补,护持圣相,实不能供时应于佛前言明另请新像,此旧佛像可恭敬焚化,泥塑木雕的、则可装入较大的、对等的佛像中。
4.佛像、佛相不可做装饰物品。随身之小佛像乃供随处礼拜,兼护身平安用,应心存恭敬,祈求加护,一切吉祥想,宜放在上衣口袋或挂胸前衣内(如洗澡时应将佛像除下)。如放入裤袋,即为不敬。
5.香、烛等不可制成菩萨的形状,香熄、像塌或燃烛毁像,均为大不敬,类同于出佛身血,商买之间不要因此等无知而造下无边重罪。
汽车上飘荡之挂像及用佛相为商标等易生亵渎,有失恭谨,不但自己获罪也会殃及无辜。
6.迎请佛像、佛经,应恭敬捧迎,不可放在腿上、或单手提携、或垂向膝下、或夹在腋下,宜顶戴或捧于胸前或敬重包装。由于现代印刷方便,初学佛者因此以为佛教经论典籍较易获得,由此也容易生轻慢心、犯失意过,不可不察。
7.借阅佛经应按时送还,切忌涂、抹、剪、撕、抛、掷、遗或未经许可动用取走,佛刊佛报佛书应转赠他人阅读,不可任意毁弃或包扎物品等。
8.阅经时,宜洁手净案,身端正、口禁(杂)语、意不散乱,摄心一处,直看经文不可空过。不明大意时反复数遍,自能体会妙旨,切忌退却心志(若能广修供养以助道心、种慧根,则为最上善待自己)。阅经时宜捧卷或平放在案架上,不可放膝上,尤其不可将衣帽压在经上。
9.无论诵经、阅经、持咒、经行、礼佛、供僧……皆应普皆回向:愿令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归敬三宝,速证菩提。
10.僧即僧伽,这里指的是现前已求受具足戒的和合众(三人以上的清净团体:即实践佛陀教戒、志求解脱烦恼与觉悟真谛的实践团体),并非出家的个人。出家人可通称为沙门,精通经藏、能讲经的为经师,精通律藏、能弘戒律者为律师,精通论藏、能辩论者为论师;得到佛法传承、通达经律论三藏佛法而能宏化的出家行者称为三藏法师。
“和尚”是亲教师之意,能授皈、授戒、授法等等,也是对出家的比丘至高无上的尊称,切切不可亵渎。一般=地,一个丛林(大寺院)首座、座元和住持(尊称为“方丈”),才称得起“和尚”。没有建立丛林制的小寺院或庵堂当家(负责人)不能妄称,与一般的出家人一样自称“衲子”;已有一定修为、德行上已受大众恭敬者才称“学人”,包括大丛林的住持和尚也如此自称。
11.在家弟子信众见出家二众不依法恭敬、礼拜、供养,是为犯轻慢罪。十方僧伽皆为我师,不只限于皈依师,皈依也非皈依一人,而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佛教有别于他教和外道的特点之一。在学法、求得依止师之前,不可分别“你的师父是某某,我的师父是某某”,皈依师是代表常住三宝在佛前为你做个证明,证明你已求受“反邪三皈”、对过往的过罪已发忏悔心、发愿回头向善、决定做佛法僧三宝的弟子了。
12.师父有统称和别称,别称指各自的皈依师、受戒师、学法师和依止师等。
13.要问出家人的称谓时,应说“请问师父德号上下?”,回答他人问你的皈依师时,应称“我在上某下某法师处受的皈依”。
14.在任何地方遇到比丘、比丘尼均应合十问讯。除坐禅、诵经、饮食、入厕、行脚或卧床外,其它地方遇到比丘、比丘尼,无论年龄大小都可顶礼,这是折服我慢心,增长恭敬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若与出家人同行应居后。
15.入寺时,先应到大殿礼佛,再去礼拜住持和尚及其他出家师父。在法师说法时、传戒时、法会时、共修时,必须向主法的法师顶礼:开始时是为礼请,圆满时则应礼谢。
坐,宜安稳坐,专注听闻、善自思维,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若遇法师已升座,在不扰众的前提下,向佛和法师顶礼,不可向熟人招呼;若不能听毕,只向法师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呼他人或影响他人听讲或参修。
16.出家人的衣钵,在家人不可穿着或持用。已受三皈五戒后可穿海青,求受菩萨戒后,可披缦衣,切不可披着五衣、或以五衣代替缦衣。
17.在家人私自挪用常住财物,罪过甚大,因常住物为十方所供养;在家人毁谤出家人及破和合僧,皆获重罪。对在家同修之间也不可念其过失,应有抑恶扬善的美德。
修法为何吐血?《缅怀大宝恩师》续 | [2016-03-04] | 智渡法师: 略说《三皈五戒》 | [2016-03-04] | 智渡法师写给年轻善信们的寄语 | [2016-03-04] | 智渡法师:《缅怀大宝恩师》 | [2016-03-04] | 智渡法师 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书 | [2016-03-04] | 智渡法师:佛弟子日常行持切要 | [2016-03-04] | 远离杀业 尊重生命 不要堕胎 | [2016-03-04] |
天台山慈恩寺智渡法师谈“现代大放生” | [2016-03-04] | 烧香、拜佛的步骤 | [2016-03-04] | 重建西湖放生池倡议书 | [2016-03-04] | 您知道“皈依”是什么意思吗? | [2016-03-04] | 有哪些方法可以完成忏悔而改过自新? | [2016-03-04] | 杀生之害 | [2016-03-04] | 智渡法师: 略说《三皈五戒》 | [2016-03-04] |
现世解脱三步曲 | [2016-03-04] | 智渡法师:关于八关斋戒 | [2016-03-04] | 在家居士受持菩萨戒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 [2016-03-04] | 2019年8月23日-慈恩寺禅修开示与答疑【视频】 | [2016-03-04] | 新年,如何圆满地“烧头香”? | [2016-03-04] | 《地球人类的真实起源》(下)-【字幕版视频】 | [2016-03-04] | 2019年10月07日-慈恩寺禅修开示与答疑【视频】 | [2016-03-04] |